网红建筑 VS 超图像建筑

来源:《合创学园》微信公众号作者:Le老师阅读:204
首页新闻资讯文章网红建筑 VS 超图像建筑



 线索   

01. 概述

02. 网红建筑的定义
03. 网红建筑的分类
04. 建筑空间图像性及反向颠覆性的崛起
05. 对超图像建筑的一点思考



  概念  



现代建筑最了不起的发明,是通过自组织迭代,逐渐创造、演化出了一个稳定的、准宗教化的“现代建筑信仰共同体”。

这个共同体对包豪斯体系下培养出的学院派建筑师们的“信仰规训”,是“建筑黑帮”专业话术体系构建的根源。(建筑黑帮:“黑帮”原指黑社会团体,用在此处形容建筑师群体自说自话,形成相对独立、高壁垒的专业圈子)

网红建筑的出现似乎对“信仰规则”有了一定的冲击,给一些处在“建筑黑帮”边缘的建筑师带来了新的启发,侵蚀往往发生在边缘,核心的转化依旧离我们很远。

传统建筑师似乎忘记了建筑这一庞大而复杂的物质实体是社会协作的产物,建筑师只是这一负载社会生产中的一个环节。

建筑黑帮

  进入现代社会以后,强制的社会等级被打破,宗教衰落,价值领域逐渐分化并且相互独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艺术获得了独立的价值,并且作为宗教的替代物,承担起一种“世俗救赎功能”。


—— 马克斯?韦伯

马克斯?韦伯



  网红建筑的定义 



当我们谈网红建筑的时候,有几个关键词是绕不开的。网红,图像,平滑空间,浅阅读,美颜,述求,流量等词都是网红建筑绕不开的标签。

网红建筑的出现绝非偶然,是大众网络媒体的必然产物。

“网红”一词最初在中文语境中有贬义的价值倾向,大抵指某人因某种特质在互联网媒介下被利益共同体无限放大而被广泛关注的现象。

网红的英文是“Social Media Influencer(社交媒体的影响者)”,这本是一个中性词,并无褒贬的价值判断。

在信息时代,不同年龄的公众可以平等地获取知识和信息,可以相对自由地表达自我。网红建筑的出现折射出个人意识的觉醒,一种他者的评价

长沙文和友这一类的网红建筑,就建筑空间而言,并算不上十分优秀,但其传播的广泛性远超某些业内公认的好的作品。

建筑师往往喜欢给建筑和城市强行赋予一些意义,要知道城市从不缺乏意义,意义往往被过分强调。这是十分危险的,自上而下的意义填充会将原来结构自身的意义排除与抹杀,导致真实的城市生活不可能发生。

鸟屿浮云


“图像” (imag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Imaago, 其本源意为像某物,如果从字面意将其拆开则是图画与影像的合称。

图像源于空间,从早期的图腾崇拜中衍变而来,图像源于真实世界而又超越真实世界,我们目前处在一种“混真”的超图像时代。在这个图像泛滥的时代,图像成为一种主宰语言和控制性逻辑。

超图像的潮流如同海啸般掠过大地,在由互联网和自媒体连接而成的“异世界”中,不断的生根、繁衍、开花、结果,超图像的自我繁殖性使其获得了无限迭代可能,就像是巨型的异变生物体一样,图像和建筑的有机嫁接,将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奇妙之物,这一切,都在创造出新的“真实溢出状态”。即所谓超越于现实世界的“事件性”真空。

——《当下的哲学》

“平滑空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具体地理空间的移动概念,而是全球资本时代抽象空间的流动概念,平滑空间的载体是瞬间传播的图像、文字、视频、货币等“超物质信息”

平滑空间构成了当今互联网世界的基本语言框架,当我们谈论空间和建筑时,更多时候是在谈论一个“不在现场的空间和建筑的图像信息”,而非一个具体的定居点体验。

“浅阅读”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已成为主流。

不论是网络文章“标题党”的盛行,还是抖音、快手等短视频软件成为手机必备软件,都说明印刷媒介的时代已经过去,“快速阅读”成为必然。

“浅阅读”的这种获取信息的方式,间接导致了某一类特征的事物会在网络快速传播。

随着网络长大的新一代专业精英对借助电子媒介进行深度阅读没有障碍,人们可以借助各种媒介(朋友圈,微信)展开及时深入的讨论,这也使得专注于做内容的媒体有了自己的市场。

“浅阅读”和深度阅读在当今互联网时代都有自己的市场,浅阅读是当今主流

自拍是网络时代青年人用碎片化方式体验生活的极佳方式,也是一种彼此互动进行“内容众创”的方式,以实现身份认同和图像社交需求,自拍也是一种空间参与的方式

“美颜”是指通过软件简单处理,消除真实世界的日常复杂性,简化出某种特定美学趣味与视觉风格。自拍具有强大的表达自我情感的潜能。

本文意在讨论“网红建筑”的出现给笔者的一些思考,而不是诟病已久的建筑圈子壁垒。

笔者认为网红建筑,既不是建筑师圈子内惺惺相惜,相互点赞的专业流量作品( 圈子内再大的流量,相对大众流量都可以忽略不计;圈子内文章破一万流量都很难,但是大众文章可以轻松到十万加流量);也不是特定的"小资、文青,性冷淡”风格的作品。

公众流量是网红建筑的核心,也就是所谓的IP。如果某个建筑作品在网络中因为某些专业内或专业外因素受到专业外大众的普遍关注,产生巨大流量这样的建筑就是网红建筑。

 网红建筑的分类 



文化浸润型

文化侵润属于情怀收割:扎根地域文脉,挖掘城乡记忆,以乡建、乡景、乡味的文化底色,渲染乡韵乡情。用独特的叙事和沉浸式体验,增进地方感的塑造和对大众的文化熏陶。


代表项目包括:以长沙“超级文和友”龙虾馆为代表的创意复合型综合体;以绩溪博物馆、中国美院象山校区为代表的文化类建筑;以西递宏村、乌镇等为代表的传统古村落、旅游古镇。


在文旅结合的背景下,文化浸润型的网红建筑似乎更具有持有活力。


国家使命型

第二类展现大国担当: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与情境下,树立大国形象,凸显中国力量。

这类建筑往往涉及国家尊严和政治使命,在诞生之前就注定了会吸引全社会的目光。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2022年北京冬奥会各场馆等。

最生动的例子是:火神山医院在全民云监工下,从立项设计到建成交付仅用10天,凭借中国速度肩负起了激励民心、抗疫战役的历史使命。

雪飞天(首钢滑雪大跳台)



视觉奇观型

通过建筑外观的大胆尝试,形成视觉的冲击、感官的高潮。通过对建筑形式美学概念的更新和底线的挑战,打造视觉奇观型公共建筑,以触发大众对“美”和“丑”的共情能力。代表作品包括: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哈尔滨大剧院等。

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



  建筑空间图像性及反向颠覆性的崛起 



我们前面谈到了互联网时代下,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印刷时代已经过去。互联网信息传播的高效性和时效性以及信息爆炸和“浅阅读”盛行的今天,对内容的需求也在悄悄改变。

图像及短视频成为当今信息传播的主流方式,从当今字体设计开始图像化就可看出。

人们每天接触大量的信息,加上“浅阅读”导致的思维惯性及互联网的隐蔽性,使得人们对信息及图像产生“麻痹心理”,人们对信息产生了一种新的需求,那就是“新”

建造空间是人们日常体验生活的一部分,也伴随着信息的传播在人们的信息生活中出现。

建筑这一庞大而复杂的物质实体是社会协作的产物,建筑师只是这一负载社会生产中的一个环节。

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和自拍这种社交需求的崛起,使得大众对建造空间图像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某些敏锐的先锋设计师已经抓住了这种需求,把现代建筑强调的“时间——空间”的特性转变成“一帧的空间”,将那一帧空间的图象性做到极致,如天津图书馆、谢子龙影像馆。

我们可以把现代建筑强调的流动性看作一段视频,把互联网网红建筑传播的图片看做它的一帧。

谢子龙影像馆@地方工作室


在人们对信息“新“的要求背景下,空间的反向颠覆性开始崛起,它们试图在视觉上颠覆我们已经熟悉的空间,将我们暂时从日常乏味的生活中剥离,就如同美颜一样,让场景统一起来,让人们可以强烈的表达自我情感。

这也是非线性建筑,”白色建筑“,带有表达人们特定感情ip(最孤独的图书馆,北漂之家等)的建筑可以迅速传播成为网红建筑。


长沙超级文和友

文和友餐厅(2019)将一座现代化商场内部,改造成一个老长沙1980年代筒子楼市井社区场景,大量采用城市更新中拆迁剩下的旧物,做成一个细致入微、惟妙惟肖的沉浸式体验空间,结合带有时代感、地域感的食物及服务,触动(地域)民众集体记忆,受到极大欢迎。

在“依靠场景设计最大化吸引大众在场沉浸式体验进而促进消费”的建筑类型中,相对于早期迪士尼乐园(1955)、深圳世界之窗(1994)、拉斯维加斯威尼斯赌场(1999)的“完全新建、模拟仿真”,以及近期上海新天地(2001)、成都太古里(2014)的“新旧混搭、真假交融”,文和友借助真实道具细致描摹的“无中生有、比真还真”,更有地域针对性,对群体情感诉求把握更精准,细节浓度更高,冲击力更强。

由此可见,在摒弃了商业建筑(所谓趣味低、做法套路)与艺术建筑(所谓品位高、手法创新)彼此对立的传统观念后,围绕提高身体在场率,充分利用场景设计以呼应大众需求。

将商业综合体中7层的大空间贯通,并将户外场景置入室内,是对商业和餐饮空间的一次颠覆性探索。超级文和友让现代化的商场与复古的市街巷这两种气质迥然的场景直接碰撞,营造出神秘感和戏剧性。“废墟”入口:用20多万口老砖做旧砌筑房屋,再蓄意破坏,营造出废墟般的破败感顾客穿行而过,马上沉浸到别有洞天的复古楼中楼场景中。

追溯年代记忆:塔楼底部结构被重新改造成超20m高的通高空间,再参照老照片来重现旧建筑立面、复原老街巷场景。

通过砖石、水泥等旧材料自然老化的肌理质感、陈旧气息,很容易将人的思绪拉回三十年前。

大到门窗、家具,小到旧广告、老磁带,文和友收集了十万件上年头的老物件留存真实的年代记忆。那些被还原的电游室、理发店、照相馆,还有闪烁的霓虹灯牌、摇晃的藤椅等“旧破烂”,共同为食客讲述着动人的老长沙故事,满是人间烟火味。


中国最孤独的图书馆

建筑位于秦皇岛,由于营销的因素,这里的孤独不是排他的、孤单的孤独,并不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孤独。单就建筑空间而言,可以说算的上优秀,再加上资本的运作及给它赋予了“孤独“的ip,使得其在网络上流行开来。这是典型的建筑+环境+资本+ip的传播方式。

漫步走过柔软的细沙秦皇岛图书馆孤独地伫立在海滨旁,灰朴低调的外观是建筑对自然谦卑的态度,直向建筑以量体形式,揉合光影,坚定而柔软地为阅读者营造空灵且遗世独立的图书馆。

踏过沙滩来到建筑前,看似方正的量体,之中的规画却有其道理,半拱形屋顶开口朝向大海,同时建筑结构非线性大跨度地跨越南北和东西向,一年中的三个季节春、夏、秋,从下午开始阳光流通过狭窄的立面结构,根据日光的推移,建筑浸沐于时程的变化,透过玻璃进入室内;打开落地窗门咸咸的海风与远方传来的浪声刺激感官,人像是与自然共处的一体,又如置身世外的旁观者。

内部规划分为阅读区、冥想区、活动室、饮食区和休息区,留下建材最原始的样貌,建筑天花不加修饰,地板则以木色延伸沙滩意象,同时柔和了混凝土的冰冷视觉,而风起时,沙砾会随意飘散进室内,粗砺的触感让现代的建筑带著对大自然谦卑的态度,容纳所有的可能。


  对超图像建筑的一点思考  



也许建筑师需要一些产品思维


产品思维是基于需求洞察及分析的能力,使用科学的生产方式来打造一种产品或服务来满足用户,并获得一定成果的方法。

洞察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需求的理解,二是需求的选择。时代已经发生改变,如果建筑设计不能拥抱新的需求,对新的需求采用新的解决方式,迟早将会被社会抛弃。

网红建筑方兴未艾,其打造逻辑是从前期策划到设计营建到运营推广的产品化思维。建筑师但就一点点空间去说服老谋深算的资本是远远不够的,互联网产品思维或许可以帮我们走的更远,更好。


破圈已成为当代建筑师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互联网时代早已到来,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问题和思考,随波逐流还是逆流而上或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网红建筑逐步成为互联网时代建筑设计的一种演变趋势。希望仍有相当比例停留在工业时代的建筑设计,能够将互联网时代的多种挑战视为机遇,如上世纪初我们的现代主义前辈那样,直面时代召唤,突破传统视野,对建筑设计进行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全方位突破。

——范文兵

免费投稿:将内容发送至邮箱sousoujianzhu@qq.com完成投稿。

评论
SOSOARCH
评论
置顶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描二维码在线咨询 工作时间:工作日 9:00-18:00
投稿 投稿微信客服二维码 投稿邮箱:sousoujianzhu@qq.com
产品销售 产品销售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z885371300 电话:13623266204
反馈
17717119704
收藏点赞